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一直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理论界和投资实务界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几乎全部的西方投资理论界与投资实务界的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开发、研制与验证有效的投资战略这一目标而展开。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是关系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个人能否在激烈的投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的理论研究,从早期的比较直观的研究方法到现代的高度理论化与体系化的研究方式,经历了一百年左右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基本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和心理分析流派。以上所述的各主要投资战略流派,在美国金融史上各自都有自己杰出的投资理论家和投资实践家作为代表,并以此为核心各自发展出投资风格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美国金融界投资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投资理论的强烈的实践化和机构化的趋向。也就是说,投资战略理论的某一派别一旦形成并确立,便立即会以机构化的投资方式进入市场。因此,从美国专业投资机构的设置便可以看出各类投资理论所展示的不同的投资风格。据对美国8000多家专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战略流派的构成分析,基本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是美国机构投资者中的主流学派;学术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对美国机构投资者也有较大的影响;而我们所熟悉的技术分析流派以及心理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对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影响面较小。
对于基本分析流派以及技术分析流派我们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我们也经常可以在报刊书籍中看到。而心理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我们却很少能够看到。投资心理分析流派虽然是证券期货投资理论中的主要派别之一,但是多年来证券期货投资中的主流理论学派却一直对投资心理分析采取忽视的态度。美国大学中的投资专业或金融专业的教学中对投资心理分析就完全不预理睬。美国投资实务部门中的分析师和投资经理的主体也基本上忽略对投资心理分析的研究。虽然经常有分析人士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去看股市,但真正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投资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像投资分析家和投资理论家完全缺乏对投资决策过程的亲身感受或者对投资决策过程的感受不深,很难理解投资心理分析对正确的投资决策的重要意义。
对投资心理分析高度重视的少数投资者主要是若干资深的投资家。比如说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就有很大的心理分析的因素。荷兰银行则在去年初推出一只名为投资行为机会基金,就是针对人们投资时做出的非理性行为,利用比较新颖的量化分析尝试从中获利。基金主要关注欧洲四百只蓝筹股中的五十只,根据市场形势每月变换一次组合。根据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后表现一直良好,单看去年5月份,MSCI欧洲指标下跌了43%,可该基金下跌仅仅0.3%,由此看来这种投资方式有它的可取之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心理分析流派及其投资理论做一个初步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对投资者来说,心理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就是对个体的心理分析和对市场的心理分析。
个体心理分析的目标,是解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问题。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问题时,例如犹豫不决、冲动、畏惧等等,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一心理欲望与现实发生了冲突。而这种欲望及其冲突,投资者往往是难以自知的,因此,往往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如果不通过适当的心理分析,投资者往往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病因所在,并进而找到根治的办法。这无疑将最终阻碍投资者在投资市场获得成功。关于个体心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阿德瑞安心理分析法及弗朗科心理分析法。这三种心理分析方法构成了心理分析中“维也纳”学派的三个主流学派,分别揭示了人类个体心理障碍不同层次与不同界域的可能病因。
关于个体的心理分析,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重点我们还是谈谈关于市场心理分析。
市场心理分析的目标是解决投资者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把握问题,主要是对人类群体的心理分析。关于人类群体的心理分析,由于投资者更加看重市场心理因素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被更多关注的趋势。对人类群体心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勒旁的人类群体心理理论和尼尔的逆向思维理论。下面我们把这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投资者的警示介绍一下。
人类群体心理理论的奠基人是19世纪法国的心理学家勒旁。群体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是人类的“客观群体”——人群在某一时间和空间上的集合体,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群体”——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的集合体。比如说,期货公司交易室里的期货投资者,在期货行情相对平静,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相当分散且情绪相对平稳时,只是一个客观群体;这时他们只有时间和空间活动的一致性,而没有心理活动的一致性。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们则转变成心理群体,比如说当市场受到所谓空前“利好”消息的刺激时,则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立即集中起来,并且情绪相当激动,这时投资者就立即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即使分散在其他各个信息终端的投资者也可能迅即加入这个心理群体。
勒旁的群体心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论点:
1. 心理群体的精神统一性定理:
在心理群体中,所有成员的情感与观念都被统一到同一方向,所有成员的理性化的个性成分都被消除。这时,心理群体的全体成员达到了精神上的统一。
按照勒旁的观点,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人都同时具有两种个性成分,就是理性的个性和非理性的个性。人的理性的个性成分是不可能被统一的,只有人的非理性的个性成分才可能达到相互统一。当人的非理性的个性成分被统一之后,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合力将远远大于理性个人的力量之和。但是这种合力主要带有破坏性的本质,换句话说,这种合力非常容易被引上破坏性的方向,而不是建设性的方向。
2. 心理群体的整体智能低下定理:
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为时所表现出的智能水准将远远低于该群体成员在作为个体决策或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
按照勒旁的观点,当人群构成心理群体时,由于理性个体的丧失,群体成员无法把由理性个性所支配的智能相叠加或组合;
时由于非理性个性的加强,群体成员只能把由非理性个性所支配的愚笨相叠加或组合。心理群体的群体智能要远远劣于心理群体成员的个体智能,心理群体永远也无法完成需要高智能的任务。
这个定理,对我们证券期货投资者有着特别重要的警示作用:⑴投资者应当特别警觉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方向和行为方向;在证券期货市场的情绪极度兴奋阶段或情绪极度压抑阶段,往往就是市场的重大转折阶段,这时的投资者往往被情绪所控制形成了心理群体,这时该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共识往往是错误的。⑵投资者应当特别警觉“集体决策”机制;“集体决策”中的集体不一定就是心理群体,但是集体比个人更容易转变成心理群体。“集体决策”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就是“讨论行情”,对投资机构而言就是“委员会决策制”。
上一篇: 期货分析方法
下一篇: 股指期货市场有哪些交易者类型?